团结旗帜,高高飘扬;民族情谊,铸就辉煌。
在这和风舒畅、春意盎然的日子里,国家级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族儿女,用自己的一言一行,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。
开发区成立以来,积极开展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,大力推动民族团结宣教活动,并把民族工作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。
为加强民族融合,促进经济发展,开发区坚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,切实为少数民族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。对在生活或生产上有困难的弱势家庭开展“一助一”或“多助一”的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,落实结对联系人,进行定期走访,通过帮扶,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,从而使他们安心工作。
开发区还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,以节假日、纪念日和具有开发区特色的娱乐活动为平台,展示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。活动中各民族干部团结协助,共同完成活动内容,以增进彼此感情,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关心开发区、认同开发区以及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,倍感民族大家庭的温暖。
众所周知,西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,汉族在这里便理所当然地成为“少数民族”。
在开发区,为了帮助初来西藏的汉族同志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工作生活中,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在汉族干部还没有进藏之前便为他们布置房间,告诉他们应对高原反应的注意事项,帮助他们放松情绪。当有家属从内地来探亲时,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做好一切迎送准备工作,带着家属参观开发区,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,让许多“少数民族”爱上了这里,也更坚定了留在这里工作的信心。
北京援藏干部边元松,到拉萨后身体一直不太好,每年都会因为高血压住院治疗,管委会每次都会派人到医院悉心照顾。“开发区对我们援藏干部真是太好了,不仅在生活上照顾,同处(室)的藏族同事还会主动分担我的工作。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”
正是因为开发区的关怀备至,让边元松在拉萨一呆就是六年。
“一定要帮困难的民族兄弟富起来。”这是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层在创业之初立下的誓言。
“帮扶过程本身就是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的过程,通过帮扶达到共同繁荣、共同发展,这是最终目标。”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尼玛卓嘎说道。
2002年,在开发区刚刚起步阶段,面对农民搬迁问题,面对群众不理解和不支持的现实问题,开发区的工作人员隔三岔五就来到农民家中,给他们讲道理、说发展,面对征地拆迁这个“天下第一难事”,党员干部们用微笑和温暖化解了一个个难题,做成了一个个样板工程。
2006年,对于堆龙德庆县东嘎村的失地农民来说,是不寻常的一年。这一年,为了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,开发区成立了西藏益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,把开发区内的绿化、养护、清洁等交由该公司管理。公司广泛吸纳失地农民并教授基本操作方法,在公益性岗位上解决失地农民120多人,开发区各企业招聘200多人。
负责分管西藏益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尼玛卓嘎底气十足地说:“我们通过各种渠道,大大增加了失地农民的收入,民族团结工作也更加扎实了。”
长期以来,开发区始终坚持对各民族居民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教育,坚持不懈地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,打牢团结稳定的基础,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水平和档次,积极促进民族大家庭凝聚力。
扎实的工作结出丰硕的果实:2011年,由于开发区民族团结工作扎实开展,获得了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集体的荣誉称号。